被稱為中國“石窟鼻祖”的甘肅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剛剛啟動一項為期3年的全面修復工程,離開石窟原址50多年的一批文物也將返回原址。
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約60公里的黃羊河畔,始建于北涼時期,距今有1600多年歷史,是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,在中國石窟藝術發展乃至整個佛教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上世紀50年代末,當地為修建黃羊河水庫,將天梯山石窟大佛窟外的一大批文物搬遷到甘肅省博物館保存。2006年以來,國家文物局批復在原址、原位修復天梯山石窟文物,目前,已搶救性修復塑像20身、壁畫約90平方米。
從武威市政府了解到,此次全面修復行動計劃修復塑像76身、壁畫327.4平方米,文物修復后有望返回天梯山石窟原址保存。敦煌研究院承擔了此次修復計劃的壁畫和塑像修復工作,早在2013年初,敦煌研究院就派出15名專業技術人員,對石窟開展現狀調查與現場修復實驗。
網友留言評論